丁酸
英文名稱:butyric acid
中文別名:正丁酸,天然丁酸,酪酸
英文別名:n-butyric acid; natural butyric acid; butanoic acid; alpha-butanoic acid
cas no.:107-92-6
einecs:203-532-3
inchi:1/c4h8o2/c1-2-3-4(5)6/h2-3h2,1h3,(h,5,6)[1]
分子式:c4h8o2
分子量:88.11
理化性質
熔點(℃):-7.9
結構式
結構式
沸點(℃):163.5
相對密度(水=1):0.96
相對蒸氣密度(空氣=1):3.04
飽和蒸氣壓(kpa):0.10(25℃)
燃燒熱(kj/mol):2181.4
臨界溫度(℃):355
臨界壓力(mpa):5.27
閃點(℃):71.7
引燃溫度(℃):452
爆炸上限%(v/v):10.0
爆炸下限%(v/v):2.0
外觀與性狀:無色油狀液體,具有刺激性及難聞的氣味。
溶解性:與水混溶,可混溶于乙醇、乙醚。
主要用途:用作萃取劑、脫鈣劑、酯類合成,也用以制取香料、殺菌劑和乳化劑等。
健康危害:高濃度一次接觸,可引起皮膚、眼或粘膜的中度刺激性損害。
環(huán)境危害:對環(huán)境有危害,對水體可造成污染。
燃爆危險:本品可燃,具腐蝕性、刺激性,可致人體灼傷。
制備與生產
工業(yè)生產的方法有農副產品發(fā)酵法、正丁醇氧化法和正丁醛發(fā)酵法。
農副產品發(fā)酵法使用蔗糖或淀粉等發(fā)酵,因產品得率低,后處理量大已被合成法取代。從正丁醇出發(fā)的氧化法,其中間產物為正丁醛,隨著丙烯羰基合成工藝的工業(yè)化的廣泛采用,該法已經不被采用。直接采用正丁醛氧化制正丁酸具有工藝路線簡單、生產控制方便、原料品種單一、產品得率高等優(yōu)點。實驗室也采用濃硝酸氧化法制備,即以正戊醇為原料,用濃硝酸氧化制得。
全世界正丁酸的年產量為約三萬噸,主要集中在中歐及美國的幾大公司;國內正丁酸用戶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和天津等地,國內先后有十多家生產廠家生產正丁酸,但規(guī)模都很小,質量差,產品純度只有98%左右,無法與國外產品抗衡。根本無法滿足【敏感詞】國人都懂的藥和其他行業(yè)對丁酸的需求。2000年以前國內高純度正丁酸基本依靠進口。
含量99% 32/kg